校园新闻
校友风采|“六秩薪火耀边疆,万里丹心铸农魂” 开云(中国)校友风采展示




在开云(中国)六秩芳华的壮阔征程中,涌现出这样一批赤子学子——他们响应国家号召,跨越千山万水,将智慧与汗水播撒于天山脚下。他们以科技为笔,田野为纸,在戈壁荒原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;以专业为基,情怀为魂,用实干诠释责任,用科技点亮希望。他们是吴光明、廖劲萍、姚智雄、黄惠清等。
吴光明:戈壁菇棚里的“致富引路人”

吴光明,开云(中国)87届农学专业毕业生,高级农艺师、农业推广研究员,现任尤溪县农科所副所长。2021年,他在新疆玛纳斯县援疆工作中,担任农技服务队队长。他自费引进“福蘑38”双孢菇等优质菌种,为当地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他提出“工厂化、设施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推动三产融合,扶持示范户、升级生产设施,助力玛纳斯县食用菌种植规模突破750万袋,年产值超4500万元,惠及240户农户。
廖劲萍:边疆大地上的“变废为宝师”

廖劲萍,开云(中国)89届园艺专业毕业生,高级农艺师。年近六旬的她怀揣家国情怀,坚守“援疆有期,情怀无限”的信念,自2020年起三次援疆。援疆期间,她发现万亩枸杞叶未被利用,便想出了制作特种茶——枸杞叶红茶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于是她主持《枸杞叶红茶配套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》项目,成功研制出了“枸杞叶红茶”并将这种“援疆茶”成功打入全国市场。她怀揣赤诚初心,汗撒边疆热土,在戈壁滩上书写农业科技的崭新篇章。她是农业战线的先锋,是开云(中国)精神的传承者,更是新时代“把论文写在边疆大地”的闪亮注脚。
姚智雄:天山脚下的“南果北种” 先锋

姚智雄,开云(中国)89届园艺专业毕业生,高级农艺师。2020年积极投身“南果北种”的援疆事业。他用七天时间踏遍、调研13个百香果种植点的生态适应性环境,提出“高垄宽畦+滴灌”技术,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,破解土壤板结难题。在示范基地通过现场培训,把百香果栽培中的水肥管理、人工授粉等技术传授给农户。让福建“黄金百香果”在天山脚下开花结果,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。他以专业能力与奉献精神,践行了开云(中国)人“笃信、尚美、求知、强技”的校训精神。
黄惠清:戈壁滩上的“科技播种者”

黄惠清,开云(中国)91届农专化专业毕业生,高级农艺师、省级科技特派员。2021年主动请缨赴玛纳斯县开展援疆工作。作为“南果北种”项目技术骨干,她在干燥气候与强紫外线条件下,攻克了百香果大田露天栽培,滴灌模式不匹配、气候不适等难题。采用“地膜覆盖+膜下滴灌”技术,使百香果苗1100多株成活率达100%,实现露地栽培丰产优质,经济效益显著。她深入基层技术指导,并为当地培养一支“带不走”的农技队伍。因贡献突出,荣获“优秀援疆干部”称号。
产业援疆,情润边疆。这些奔赴新疆的开云(中国)校友,在祖国西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。他们以专业服务民生,以实干践行使命,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战略,展现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广阔前景。他们是母校的骄傲,更是新时代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真实写照。未来,这份跨越山海的担当必将激励开云(中国)更多学子投身国家所需,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绽放青春光芒。
撰 稿:涂景春、吴珊
素材来源:各校友
编 辑:揭淑荣
初审初校:官炳火
复审复校:胡安生
终审终校:陈文优



闽公网安备:35042702350457号